top of page
7-1-100.jpg

​工藝發展

構樹早在南島語族就有一定的發展,構樹與南島語族是著重要的文化之一,且構樹除了可打製成構樹布外,也可以製成利用抄紙的方法製成構樹紙。

7-1-100.jpg

樹皮布

樹皮布是取用自然環境中的自然纖維,也是古時候織品的前身,主要是使用植物內層樹皮進行捶打使纖維延展並氈粘一起,構樹皮大概能延展6倍之長,且各地的搥打方式與步驟都有些微不同,同時選擇的構樹也會造成不同的樣子,新樹皮與老樹皮、夏天與冬天及楮構樹種不同,這些變因,使敲出的樹皮布其白度及完整程度,都稍有差異。

 

樹皮布在南島文化中體現出了無形的知識與精神,是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。由於構樹並非此地的原生植物,所以南島語族人會專門栽種用以製造樹皮布,隨著南島語族的遷徙樹皮布也在各島嶼上發展出不同的特色。在慶典儀式中樹皮布被製成多項物品,這些物品代有神聖、尊貴及崇高的含意,且樹皮布同時展現身分地位,所以神靈和祖先的雕像也會以樹皮布包裹,除了以示尊崇外也可以保護神性。

3-100_edited.jpg

構樹紙

1940年日本來台灣進行水質調查,發現埔里的水源優良而後設立了糖廠酒廠、紙廠。太平洋戰爭時,迫於日本需要開始以野生構樹製造日本紙(和紙),製造方式是採日本式的「流漉」抄紙法,由於使用野生的構樹,品質並不穩定,抄紙後殘留的樹皮斑點造成不吸墨的瑕疵,且隨著時間增長斑點更加明顯。

光復之後台灣傳統造紙業被外來紙取代,當時顏水龍有期望能利用構樹復甦手工紙之期望。現今由於構樹纖維與韌性都非常優良,被選為棉紙、宣紙的主原料,但構樹皮中的樹脂成分不易去除,所以紙之吸墨性較差,但紙張非常適合進行渲染。

 

構樹紙與構樹皮不同的是,構樹紙是利用水中撃絮的成紙之法,在台灣阿美族,有一種方法是槌成布後,將布在水中搓揉使膠質脫落,同時粗細絮纖維也會散落於水中。

 

而製紙有兩種方法分別澆入法與抄紙法,以下介紹此種方法與實驗後的結果:

1.潑人法(pouring)亦稱澆入法:將廢絮舀起,澆入竹編成的濾過器上,竹容器下的縫隙會流出水留下需要的纖維,之後過濾器一同與紙曬乾,澆入法中的竹容器接近說文解字中的「簀 」,用潑入法者紙較粗且厚薄不匀。

2.抄紙法(digging) :將竹簾浸入充滿絮的水中,平舉撈取纖維,天工開物變是使用此種方法,用竹簾抄者較紙較均匀。

植物染技藝

敲染
敲染2
敲染3
敲染_edited
敲染5_edited
敲染4
bottom of page